余小波(湖南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教授,博导)
范玉鹏(湖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
“双一流”建设的误区审思与困境突破
“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要“提高高校教学水平和创新能力,使若干高校和一批学科达到或接近世界一流水平”;“双一流”建设也进一步指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并从顶层设计层面提供了可能性。为了对接总体方案并在“双一流”建设中抢占先机,各省纷纷出巨资支持本省“双一流”建设,努力实现本地区高等教育局部高端突破。
(一)“双一流”建设的误区审思
当前,囿于工具主义和实用主义等价值观念的驱使,无论是大学自身还是政府部门,在推进“双一流”建设时,都应避免走入以下误区:
1. 唯指标化。在各种量化标准和经济利益的驱动下,大学很容易将绩效理解为指标的提升,唯指标化则易演变成部分高校“双一流”建设的指挥棒。以绩效为原则的“双一流”建设逻辑,势必导致以绩效评价为核心的资源配置方式和学术评价机制,给“双一流”建设带来配置和机制困境。一方面,以绩效杠杆为原则的资源配置方式不利于营造良好的高校人才生态。在“双一流”建设的热潮下,部分高校到处高薪挖人的恶性人才竞争现象开始产生,甚至不惜破坏公平、诚信原则,互挖墙脚;另一方面,以绩效为导向的学术评价机制破坏了学术生成规律。“唯绩效论”的高校学术评价机制会导致学科沦为完成指标的傀儡和工具,有悖于学科建设的使命和价值,不利于学术生态的良性运转。
2. 唯行政化。在“双一流”建设中,部分高校在运转机制、职能配置、决策管理等方面依然遵循简单主义的行政逻辑,习惯于通过行政主导的方式来抓学科建设。这种行政化的简单主义逻辑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高校资源配置行政化。一流学科建设主要遵循经济逻辑和功利逻辑,过分强调投入产出比,功利色彩过于浓厚,导致资源向优势学科过度倾斜,弱势学科失去了基本的发展平台和生存空间,加剧学科生态的非理性化发展。二是高校学术权力行政化。当前部分高校以行政权力代替学术权力的倾向仍普遍存在,大学内部资源由行政权力而非学术能力决定配置。教授学者尽管可以通过相应组织和形式参与到学科建设、职称评定、人才引进等环节当中并发表建议和意见,但其对学术事务的最终决定权却没有太多的发言权,不能构成对行政权力的制约监督。
3. 唯国际化。国际化是衡量大学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不可避免地要参照国际通行的世界大学评价指标体系,厘清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标准是什么,以免盲人摸象、自说自话。但我国在借鉴学习国际经验的过程中,盲目移植和依附西方学术界的学术评价体系,以至于“中国大学”变成了“在中国的大学”。例如,部分高校盲目照搬世界大学评价指标体系,以SCI、SSCI论文作为职称评定和毕业条件的筹码,将其作为大学绩效考核的重中之重。又例如,很多学者和大学管理者在谈及大学内部治理时,盲目推崇美国的大学董事会等制度。国际化是双向的,既包括输入,又包括输出,要探索建立世界一流的“中国标准”,逐渐将中国特色标准融入到世界标准中去。
(二)“双一流”建设的困境突破
“双一流”建设虽然为我国高校发展提供了必要的顶层设计和机制保障,但是在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建设过程中不可避免会遇到困难和阻力,除了规避唯指标化、唯行政化和唯国际化以外,还需要破除以下困境:
1. 宏观层面的体制困境,即如何处理政府与大学的关系。一流的教育体制是“双一流”建设的保障和支撑,理顺政校关系关键在于扩大办学自主权。一方面,政治角色要由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从高校的主办方、管理者向高校的服务者、提供者转变,从既要吹哨又要上场的裁判型政府向吹哨而不上场的调控型政府转型。另一方面,扩大和落实高校办学自主权。赋予高校办学自主权,既是大学自身遵循学科逻辑的内在诉求,也是政府让权转型的应然之义。高校按照学科逻辑、学术逻辑和社会需求逻辑进行自主办学,发挥学术和市场配置高等教育资源的重要作用。完善建立大学自主办学的监督和约束机制,让大学真正成为依法办学的主体,从而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和增强高等教育活力。
2. 中观层面的管理困境,即如何处理学术与行政的关系。营造卓越的学术生态氛围是“双一流”建设的前提和基础,理顺学术与行政关系关键在于落实基层学术自治权。一是从制度层面着手,健全法人治理结构,积极探索以党委领导、校长治校、教授治学和民主管理的现代大学治理结构,形成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协调运行机制。例如,以校长为首的行政人员主要负责大学的日常管理事宜,保障大学有序高效运转。二是从实践层面着手,充分发挥学术委员会等学术组织的作用,落实基层学术自治权。在完善大学内部治理的基础上,强化教职员工的工作职责和学术使命,通过权力重心下移、分层治理等形式规范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例如,以教授为主的学术委员会主要负责审议学科专业设置、教学评定、学术评析、学位授予、人才引进等工作。
3. 微观层面的技术困境,即如何处理教学与科研的关系。一流的学科建设是“双一流”建设的平台和基石,理顺教学与科研关系关键在于推进学科专业课程一体化建设。办大学就是办学科,学科是专业的基础,科研来自于学科,学科通过科研或教学影响专业。而在现阶段,在管理、政策和激励机制引导下,教学与科研失衡的现象越来越严重,阻碍了一流学科的健康生长,因此如何实现科研与教学一体化建设成为“双一流”建设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机制建设是保障。在职称评定过程中不仅关注科研成果的质量和数量,同时兼顾教学水平、教材更新等硬性指标,以平衡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二是统筹规划是关键。统筹学科专业课程建设规划,通过对课程的科学研究促进学科建设,从而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课程教学为中心、以科学研究为动力,做到科研和教学相互促进、协同共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