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建平(西华大学,副校长,教授):
基础教育阶段一般学校不需要精英教育
我认为,精英教育和教育培养出精英实际上是两回事情,学校都可以培养出精英,我不赞成把它分成三六九等,因为这不符合国家的现行政策。
我想以高等教育为例,先分析一下背景,对基础教育可以作为参考和拓宽思路。教育怎么培养出精英?我们西华大学1979级的一名本科生,在201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刚才刘校长一讲,就引起了我的共鸣:不管是什么学校,都可以培养出精英。工程院院士肯定算是中国的精英了吧!精英教育这个概念,应该说是从高等教育这个地方出来的。高等教育就把教育分成了三类,一类是精英教育,一类是大众化教育,还有一类是普及型教育。分类的依据是什么呢?依据上学人数的多少,即我们通常说的毛入学率,国际上都是这么分的。
我理解的精英教育,一是少数人的教育,不是大众参加的。大众参加的,就一定不能叫精英教育了。二是教育内容的不同。
大众化的高等教育,也存在精英教育。今天的高等教育是一个分层教育。第一层是研究型大学,第二层是应用型大学,第三层是技术技能型大学。现在国家把层次分开了,很清楚。这条信息,对我们中等教育、基础教育都是有参考价值的。
回答今天争鸣的话题:我认为,基础教育阶段主流是大众化教育。此阶段提精英教育是不合适的。我有两个理论支撑。一是民族兴旺,它需要大众化的基础教育。它主要的目的是提升国民的素质。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是需要基础教育的,没有基础教育做支撑,这个国家和民族都是没有出路的,所以它一定是大众化的教育。二是人的全面发展,也需要大众化的基础教育作为人生的起点。各种学校都可以培养出精英来,但精英不是人为去打造出来的,不是我把你当作精英来培养,你今后就是精英。我们中学培养了很多状元,那些状元都算学业上的精英嘛,但要看今后有多少能成为国家的精英。我觉得,作为人生的起点,作为人的全面发展,它需要大众化的基础教育。
但我觉得,基础教育阶段可以选择精英教育作为补充。所有的校长都喜欢培养精英,都喜欢把各自所在的学校弄知名,认为这样就培养了精英。
人的多元化发展有精英教育的需求。很多学生不满足现在学校给他设置的课程和学校给予他的教育,他有一种多元发展的需求。家长从他小孩出生的那一天起,首先想到的就是我的小孩将来要上北大、清华。是不是那块料,是“打菜刀”还是“打宝剑”?反正不管什么,我先按“宝剑”来弄。
人的个性发展需求,也呼唤我们的精英教育。现在因材施教没有搞好,为什么呢?它还有体制、机制的问题。中国有些事情,包括中小学的事情不完全是校长可以作主的。比如民办院校,你整过头了,国家还是要管你的,不是说你想怎么弄就怎么弄,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必须要坚持。
我的结论有两点:第一,一般学校的基础教育阶段是不需要精英教育的。你是培养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用不着对每个学生都去搞精英教育。不搞精英教育,照样能培养出精英人才。第二,基础教育阶段的少数学校作为特色发展,可以有精英教育。比如成都现在的四中、七中、九中,实际上就是精英教育的一种模式,不管承不承认,都是大家在心里公认的。七中的教育方法在四川、在全国有影响,就是因为它的教育方式是独树一帜的。虽然它没有提精英教育,但它的方式是在往培养精英方面走,这是可以的。
我认为,不要简单地否定精英教育,但是不要大力提倡精英教育,全国提倡的肯定是大众化教育,这从总理的报告到国家的政策文件都可以看出,肯定是要跟着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