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专家论坛
您现在的位置: 中心首页 > 专家论坛

冯文全:论机械记忆在幼儿早教中的合理运用——基于儿童心理学与中国传统蒙学的双重视角

作者:      时间:2016-12-30 15:08      浏览:
 

   编者按:《教育与教学研究》2016年编委会暨教育学术研讨会在成都大学召开。教育部、四川省社科院、北京师范大学、西南大学、武汉大学、华南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西南财经大学、兰州大学、江苏大学、河北大学、扬州大学、杭州师范大学、四川师范大学、中南民族大学、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西华师范大学、湖北师范大学、重庆文理学院、成都大学等众多高校以及成都七中、成都市龙泉中学等部分知名中小学90余位编委和专家学者参会。在教育学术研讨会上,教育名家们就“最新研究成果、现代教育疑难诊断、需要关注的未来发展方向”报告交流。近期将推出这些教育名家报告观点,传递他们教育研究成果,敬请关注。

西华师范大学首席教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四川省教学名师西南大学博士生导师冯文全教授在会上交流发言:机械记忆的产生与运用有其深厚的历史根源,并符合人在特定阶段的学习规律,适于合理运用在幼儿早期教育中。纵观我国古代教育史,机械记忆一直是主要的教学方法。机械记忆在幼儿早期教育中运用的策略:多种感官并用,提高协同记忆效果;遵循遗忘特点,及时重现巩固;精选记忆内容,助力幼儿一生发展。

 

以下为当天学术报告实录整理:

学界对“机械记忆”的批判,例如:刘晓东先生在《“儿童读经运动”:违背科学的主张,复古倒退的教育》中提到,让儿童死记硬背古代经典是“典型的反科学的想法和做法”,“是对儿童的捆缚,是对天性的扼杀”;王淑华的《让幼儿用自己的方式学习与发展》认为,死记硬背是强迫式的教育方式,“不仅影响了幼儿的学习兴趣,也对幼儿的身心和学习发展造成影响”。

这些观点有失偏颇,事实上,机械记忆的产生与运用有其深厚的历史根源,并符合人在特定阶段的学习规律,适于合理运用在幼儿早期教育中。

一、机械记忆对幼儿早期学习以及日后发展的意义考证

纵观我国古代教育史,机械记忆一直是主要的教学方法。

在先秦时期,《易经》《诗经》的广泛传播,基本上都是采取口耳相授的方式。八股取士以后,科举文章都是从《四书》《五经》或者相关书籍中摘取,对“背功”的要求更高。朱熹在《读书之要》中谈道:“大抵观书先须读熟,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义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至于文义有疑,众说纷错,则亦虚心静虑,勿遽取舍于其间。先使一说自为一说,而随其意之所之,以验其通塞,则其尤无义理者,不待观于他说而先自屈矣。”

古人不仅重视背功,而且强调从早教开始。那时的孩子开蒙主要是背诵,少有讲解。《儒林外史》中的一段文字,就是对幼儿“死记硬背”的形象记录:“鲁编修因无公子,就把女儿当作儿子,五六岁上请先生开蒙,就读的是《四书》《五经》;十一二岁就讲书,读文章,先把一本王守溪的稿子读得滚瓜烂熟。”“这小姐资性又高记心又好,到此时,王、唐、翟、薛,以及褚大家之文,历课程墨,各省宗师考卷,肚里记得三千余篇。”

历史上更是不乏幼儿运用机械记忆成才的事例:骆宾王六岁作《鹅》诗;王勃六岁“属文,构思无滞,词情英迈”;白居易三岁识字,五岁诵诗文;黄庭坚五岁已诵《五经》《春秋》。通过机械记忆,古时很多儿童五六岁前不仅识记了大量文字,还背诵了许多文章,这为他们早日成才和日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中西文化大碰撞的民国时期(即是将机械记忆广泛运用在幼儿早教上最后的时期),众多国学大师的事例也向大家证明了机械记忆对幼儿早期学习的积极意义。例如,钱钟书四岁识字,五岁读《诗经》;梁启超五岁读《四书》《五经》;郭沫若一段话更是点明了机械记忆在早期教育中的重大作用:儿时背下的书,像一座大冰山,入了肚子随着年龄增大,它会慢慢融化,一融化就是财富了。

可见,正是通过儿时的机械记忆,一位位大师才积攒下丰厚的知识储备,有了日后的成就。

二、机械记忆运用于幼儿早期教育的学理依据

(一)机械记忆是幼儿心理发展的必经过程

儿童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人的记忆是从机械记忆发展到意义记忆的,正像人的思维是先从动作思维发展到形象思维,再发展到抽象逻辑思维一样。在整个学龄前期,由于幼儿生活经验的不足,且主要以机械记忆为主,那么机械记忆也就成为幼儿心理发展(包括语言、思维、想象和各种能力等)的主要依托。

幼儿的心理发展特点及规律更是为机械记忆成为其主要的记忆和学习方式提供了心理学依据,同时也为机械记忆成为幼儿早期教育的一种教学方式提供了理论支撑。

(二)机械记忆是意义记忆的基础

机械记忆与意义记忆并不冲突,机械记忆的丰硕成果会为意义记忆提供充足的素材, 从而促进意义记忆的发展。就如哲学的发展,若离开了来自各门具体学科发展成果的事实与经验的支持,它就会成为“空中楼阁”或变成“玄学”。因此,在幼儿早期教育中,家长或教师应帮助幼儿通过机械记忆储存足够的知识,待到具有一定理解能力时,知识就能为其所用,否则,若无早期的“机械”储备,即使是巧妇也难为“无米之炊”。

(三)机械记忆能力的锻炼有助于智力的发展

记忆力是人脑对过去经验进行编码、储存和提取知识以及经验的能力,是智力活动的基础。 所以智力测试一般包含机械记忆能力测试的内容。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机械记忆能力的提升也是智力开发的一部分。心理学研究表明,随着年龄的增长,机械记忆能力逐渐下降。在早期教育中如果让幼儿“顺其自然”地成长,机械记忆能力没得到充分锻炼,那么日后的学习需要用到必需的机械记忆能力时,就不得不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弥补儿时的“欠债”,这无疑会大大增加学习成本,还极有可能“勤苦而难成”,因为他错过了机械记忆训练的 “关键期”。

在幼儿时期家长或教师要有意识地训练和强化幼儿的机械记忆,要求幼儿多背多记以不断刺激主管机械记忆的大脑皮层,使得幼儿在成人后依旧能继续保持较高的机械记忆水平。

(四)幼儿期是机械记忆的“关键期”

颜之推曾说过:“人生小幼,精神专利,长成以后,思虑散逸。”科学研究表明,整个幼儿期是记忆力发展的“关键期”。一方面,幼儿善于机械记忆。另一方面,幼儿乐于机械记忆。因为幼儿的心思单纯,很容易就能做到心无旁骛、专心致志。

三、机械记忆在幼儿早期教育中运用的策略

(一)多种感官并用,提高协同记忆效果

记忆以感知为基础,在幼儿的认知活动中,最初的记忆都依赖于视觉、听觉和触觉等感知的具体材料。前苏联心理学家沙尔达科夫的实验证明,单纯依靠视觉,机械记忆保持率为70%,单纯依靠听觉,机械记忆保持率为60%,而依靠视听结合方式,机械记忆保持率为86%。可见,多种感官参与的机械记忆效果要明显优于单一感官参与的机械记忆效果。脑科学研究结果也证实: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和记忆活动,可刺激其大脑皮层并增强大脑皮层的暂时联系,从而建立起更多的神经连接,在大脑中留下更深刻的“烙印”。同时,多种感官并用还有助于激发学习兴趣,增强记忆效果。

在幼儿时期运用机械记忆不是搞强迫式灌输,不是 “填鸭”。我们应根据幼儿身心特点,寓教于乐,通过多种感官刺激帮助幼儿记忆。

(二)遵循遗忘特点,及时重现巩固

机械记忆的特点是记得快,忘得也快。材料识记之后,如果不经常运用,就容易遗忘。为了避免记忆成果如猴子掰苞谷——掰一个丢一个,教师或父母在了解艾宾浩斯(HEbbinghaus)遗忘曲线的同时,要根据孩子自身的特点安排复习计划,有意识地对记忆内容进行强化巩固。

从记忆巩固的时间讲,晚上睡前和早晨醒后是每天记忆的最佳时机。

从记忆巩固的形式讲,要通过多种方法激励幼儿背有所“用”。

三)精选记忆内容,助力幼儿一生发展

幼儿机械记忆黄金期短,故须分清记忆内容的轻重缓急。除文字、语言等必背基础知识外,如果能在机械记忆范畴内为幼儿“积攒”出科学的思维方式和良好的道德品质,那么无论幼儿将来如何发展,都将终身受益。

哲学经典的早期记忆,有助于幼儿未来思维的发展。富含哲理的文字能润物细无声般影 响人的思维和行为方式。如《论语》《道德经》等。

蒙养教材的机械记忆,有助于幼儿良好品德的培养。人的培养不仅需要才,更需要德。如《三字经》《千字文》《弟子规》等。

对于当代蒙学教材的选取乃至新教材的编纂,不仅要做到借古鉴今,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还要符合时代精神,敢于推陈出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