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专家论坛
您现在的位置: 中心首页 > 专家论坛

教师资格证国考能考出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吗?——邱小健、龚筠茜:师范院校应对教师资格证国考的“三门功课”

作者:      时间:2017-09-28 09:47      浏览:
 

 

邱小健(赣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硕导)

龚筠茜(赣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硕士研究生)

 

师范院校应对教师资格证国考的“三门功课”

 

教师资格证是教师的“许可证”。从2015年开始,师范院校的毕业生不再直接获取教师资格证书,而是需要与非师范类学生以及社会人员一起参加全国教师资格证考试,通过考试以后才有资格申请教师资格证书。国家教师资格证考试对于师范生培养既有“利”的一面,也有“弊”的一面。笔者认为,应对教师资格证国考,师范院校应做好以下“三门功课”,才能更好地去“弊”促“利”,充分发挥师范院校的优势。 

(一)功课之一:转变职前教师培养方式 

如何通过教师资格证国考,筛选出有扎实理论知识、较强教育教学能力的师范生从事教师职业,这既是教师资格证国考“育人导向、能力导向、实践导向和专业导向”的重要甄别和筛选功能,也是师范院校职前教师培养质量的“检验棒”和“风向标”。由于师范生在国考前通过“申请”的方式便可获得教师资格证书,从师范生考入师范院校的那一刻起,只要教育学、心理学等课程“不挂科”,就能如愿以偿获得教师资格证书,获得在中小学校、幼儿园从教的资格。从某种程度而言,师范院校掌握了师范生能否获得教师资格证的“生杀大权”,教师资格证通过率很难成为影响师范教育专业招生口碑和声誉的重要因素。在这种情况下,师范院校职前教师培养成为了教育学院的重要“业务”,因为教育学院承担了主要的师范教育理论课程教学任务。在国考的背景下,教育学院无法承担教师资格证国考科目考试的压力,因为作为学校公共课的国考科目之任课教师由教育学院派出,但作为考试主体的学生来自各个教学学院,如果教学学院不加强学生管理,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不重视国考科目的学习,再优秀的教师也会面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尴尬境地。因此,在实施国考的背景下,各个师范院校需要转变教师教育培养方式,加大教师教育培养过程管理,促进二级学院之间的交流、沟通与合作,尤其是教育学院与各师范教育院系之间的合作需要经常化、制度化。 

(二)功课之二:推进教师教育课程体系重构 

目前,师范院校培养职前教师的课程主要分为教育学和心理学两大体系,从第二学期到第六学期都安排了相关课程。以教育学课程为例,教师教育课程涵盖教育学原理、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中小学教师职业素养、中国教育史、外国教育史等。这些课程基本上是理论课程。教师资格证国考之前,考试中的大部分内容为理论知识性考题,操作性知识较少。要获得教师资格证,学生只要通过课程考试即可。从一定意义上来说,教师属于应用型的人才,应用型人才的首要任务就是要把课堂上获得的知识应用于实践。基于此,国考中有60%的题目考查未来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因此,师范院校要针对考试内容的改变,对师范教育课程内容的设置进行深层次的改革,以重构教师教育课程体系。首先,要根据国考内容调整教育学、心理学课程结构体系;其次,遵循“先易后难”“突出重点”的原则调整各门课程的学习期限与课时结构;最后,要加大学生教学能力培养力度,增设综合素质课程和学科教学能力课程,等等。 

除了上述教师教育课程体系改革之外,师范院校在课程体系的设置中,还应该考虑对基础教育各阶段层次的教师教育课程进行有针对性的分设举措,例如小学教师教育课程体系、初中教师教育课程体系、高中教师教育课程体系等。这样,有利于师范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根据自己的就业意愿,有针对性地报考自己将来从事职业类型的教师资格证。同时,也可以减少备考过程中学习内容繁多所带来的干扰,增加教师资格证考试的通过率。 

(三)功课之三:推动教师教育课堂教学改革 

能否帮助师范生顺利通过教师资格证国考,不但要求师范院校教师教育培养方式的改革、教师教育课程体系的重构,而且要求教师教育课堂教学的改革。师范院校教师教育课堂教学改革,既是教师资格证国考的要求,也是新时期教师能力和教师素养的要求。师范生要掌握好教育学、心理学等教师资格证考试的主要内容,根本途径在于课堂学习。保证课堂教学质量,是国考取得好成绩的重要保障。传统的师范生课程教学过程中,大多以教师的讲授为主,教学方式为“灌输式”,学生主动参与不够,课堂教学成为主讲教师的“一言堂”,教学质量堪忧。从教育部试点前两年对教师资格证国考通过率的统计,以及教育部考试中心披露的2011-2014年底通过教师资格证的人数等数据来看,能通过教师资格证国考的人数比例较低。以目前这种教学现状应对国考,结果恐怕难以令人乐观。师范生应在系统学习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提高教师基本素养、教学基本技能和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的能力。要达到这个目标,改革教育教学模式是十分必要而又刻不容缓的。教师教育课堂教学改革的方式多种多样,各师范院校应该探索出适合教育规律又具有自身特点的教学方式,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例如,赣南师范大学每年都开展“教学月”活动,进行“教学名师”“教学能手”评比,设立“学科协作创新团队”,积极培育国家级教学成果,支持校级重点教学改革课题研究与实践,支持教师教育课程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利用国家专项资金打造具有江西省先进水平的师范生教学与实训中心,等等。这些支持教学改革与实践的举措,提高了师范生的培养质量。办学六十年来,培养了两万多名优秀教师,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赞誉。

    总之,教师资格证国考对于师范院校教师教育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的过程中,教师教育改革进入“深水区”是一种必然趋势。师范院校要适应这种改革氛围,要参照考试大纲的要求和内容,加大教育内部改革力度,有针对性地对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评价方式等方面进行综合性改革。只有做足、做好了功课,才能化“弊”为“利”,切实保障师范生培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