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友兴(海南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高聘副教授)
教师资格证国考对师范生培养的价值审视
2015年,教师资格证国考在全国大范围实施。无论是在报考条件、考试科目、考试方式,还是在成绩认定及年限方面,教师资格考试都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这不仅对于师范生职业认同感、专业素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发挥了积极的引导和促进作用,而且也倒逼高师院校教师教育改革,进一步提升教师教育质量和培养高素质、创新型的综合智能型教师。
(一)加大考试难度,严格教师准入,增强师范生职业认同感
长期以来,教师地位不高和职业认同感低的问题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教师作为一种职业,其社会地位往往取决于该职业的专业性和不可替代性,而最直接的表现即为获得该职业从业资格证的难易程度。在过往的教师资格考试中,师范生可以凭借在校所修的教育学和心理学成绩申请教师资格证,非师范生可以通过参加教师资格考试培训,不用付出太大的努力亦可获得教师资格证。同时,在教师资格考试过程中,相对于教育教学的基础知识而言,对教师职业性向、职业技能、职业潜力考核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新入职教师难以适应新的教学工作和变化多端的教学情境,且部分教师难以长期执教杏坛,更遑论将教师工作视为终身之志业。因而教师专业素养欠缺、准入门槛较低,必然导致教师社会地位低下,并进一步弱化师范生的职业认同感和自我效能感。
教师资格证国考之后,加大了考试难度,在考试方式方面,包括笔试和面试,笔试采用纸笔考试和计算机考试两种方式。在考试内容方面,考试科目由原来的“教育学”和“心理学”改为:幼儿教师资格考试笔试科目为“综合素质”和“保教知识与能力”,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笔试科目为“综合素质”和“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中学教师资格考试笔试科目为“综合素质”、“教育知识与能力”和“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同时规定,普通高等学校在校三年级以上学生方能报考,且幼儿园和小学教师须具备专科及以上学历,初、高中教师须具备本科及以上学历。通过增加考试难度,严格教师准入,有助于筛选出优秀人才从事教师职业,进而提升教师职业的专业性、权威性和不可替代性,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同时,增加教师资格证考试的难度,严格教师准入制度,也有助于提升师范生的专业自信,增强对学科和职业的认同感和成就感。
(二)拓宽考试范畴,深化考试内容,培养师范生核心素养
2016年9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正式发布,研究制定出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源自:林崇德发表于《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1期《构建中国化的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培养师范生的核心素养是当前教师教育改革面临的重大问题。一方面,作为在校师范生,需要以核心素养培养为导向,在专业情意、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等方面全面提升综合素质;另一方面,作为准教师,进入工作岗位之后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其前提是培养学生的教师应具备扎实和完整的核心素养。为此,从师范生的双重角色而言,培养师范生核心素养迫在眉睫、势在必行。
教师资格证国考之后,考试范畴涉及到综合素质、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学科教学知识与能力,更加突出对师范生考核的整体性、全面性,不仅要求师范生具备所任教学科的专业知识和更好地服务于教育教学的教育学知识与心理学知识,而且强调师范生的文化素养和综合素质。同时,在具体的考核内容方面,笔试主要考查师范生从事教师职业所应具备的教育理念、职业道德、法律法规知识、科学文化素养、阅读理解、语言表达、逻辑推理和信息处理等基本能力;教育教学、学生指导和班级管理的基本知识;拟任教学科领域的基本知识,教学设计实施评价的知识和方法,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的能力。面试主要考查师范生的职业认知、心理素质、仪表仪态、言语表达、思维品质等教师基本素养和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等教学基本技能。
从考试内容来看,不仅强调师范生对教育教学和学科专业理论的系统掌握,而且更加注重师范生的实践教学能力、学生指导和班级管理能力、问题分析与解决能力。据此,教师资格证国考,通过拓宽考试范畴、深化考试内容,聚焦师范生核心素养的培育。在一定程度上而言,这将倒逼高师院校教师教育改革与创新,促使高师院校进一步完善师范生培养方案,优化课程结构,改进教学方式,加强师范生专业知识的掌握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三)创新考核机制,精准跟踪反馈,助推师范生持续发展
教师职业具有稳定性的特征,这种稳定性不仅表现在工作时间和空间的相对固定,而且还体现在工作内容、日常交往、工作场境的相对稳定性。教师职业的稳定性有助于形成教师的安全感和归宿感,但在一定程度上而言,长此以往,这种稳定性将逐渐演变成单调性、乏味性。日常生活的繁琐、工作方式的单调、人际交往中的应付往往使教师生活走向平庸,并滋生教师职业倦怠。教师发展的动力不足,严重阻滞了教师持续健康的专业成长。为此,打破教师发展的平庸状态,激发教师发展动力,重拾教师成长活力需要引入考核机制,并对教师成长进行持续跟踪、精准施策,这将有利于师范生持续健康地成长,并实现其职前职后一体化发展。
教师资格证国考后,创新了考核机制,笔试成绩的有效期由长期有效改为单科笔试成绩两年内有效,教师资格考试合格证明有效期为3年。同时,《中小学教师资格定期注册暂行办法》指出:“教师资格定期注册是对教师入职后从教资格的定期核查。中小学教师资格实行5年一周期的定期注册。定期注册不合格或逾期不注册的人员,不得从事教育教学工作。”此外,要求“教师资格定期注册应与教师人事管理工作紧密结合,将严格教师考核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作为重要的工作目标。……客观体现教师职业道德、业务水平和工作业绩情况。”在注册条件中,要求每年年度考核达到合格以上水平、每个注册有效期内完成不少于国家规定的360个培训学时或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的等量学分。由此可见,教师资格证国考后,教师资格“终身制”将被打破,所有在岗教师须接受五年一次的定期注册考核,其注册考核条件以师德表现、工作业绩、合格水平和培训情况为主要依据。基于此,通过定期注册考核,打破教师在获得教师资格证后“一劳永逸”状态,将对教师师德水平、工作业绩、专业发展的考核与教师人事管理工作紧密结合,即通过考核评价机制的引入与创新,形成教师工作的适度压力,进而激发教师发展动力。同时,在对教师资格定期注册和考核的过程中,对教师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诊断和精准施策,并建立长期的跟踪—反馈—修正机制,以更好地促进教师持续健康地发展。因此,实行教师资格定期注册与考核,创新教师发展机制,不仅能够促进师范生持续健康发展,而且还能够为其职后进修与终身发展提供基础与保障。